他帮助确认了三大会址

党史教育 2021-07-09

c01341972df9c1653c21d9157834376f.jpeg

在党史上,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:他在陈独秀的介绍下入党,是上海地区第一个工人党员;他是浙江第一个党组织创始人,浙江工人第一张报纸创办者;他还是中共三大代表、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中央委员。近半个世纪无从查证的中共三大会址,也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被确认。他就是徐梅坤。

投身革命

徐梅坤,又名徐行之,1893年8月出生于浙江萧山一个农民家庭。16岁那年,他来到浙江省官制印刷厂当学徒,逐渐成为一名熟练的排字工人。在印刷厂工作,使他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宣传新思潮的进步读物。

受五四运动的影响,1920年夏天,在浙江印刷公司当印刷工人的徐梅坤,与倪忧天发起成立了“浙江印刷公司工作互助会”,徐梅坤担任宣传股长。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进步师生的帮助下,他创办了浙江工人的第一张报纸——《曲江工潮》,每月出两期,公开发行,每期印数约200份,共出了十几期。1921年底,他来到上海,在邵力子的帮助下,到《民国日报》当排字工。

1922年1月,经陈独秀介绍,徐梅坤加入中国共产党,是上海地区第一个工人党员。党的二大后,中央决定将上海地方委员会改为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,负责管辖上海、江苏(长江以南地区)和浙江党的工作,徐梅坤担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书记。之后,徐梅坤受中央委派,专程来到杭州开展建党工作,于1922年9月初成立了中共杭州小组。这是党在浙江的第一个组织。

徐梅坤还奉命在上海建立了党的第一个秘密特工小组,专门惩治工贼及叛徒,后来这个特工小组由周恩来改建为“红队”,也就是中央特科的前身。

1926年秋至1927年春,党为了加强上海工人阶级的斗争,以配合北伐军的迅速进展,发动和组织上海工人武装起义。徐梅坤作为上海总工会副委员长,参与了三次武装起义的组织工作。特别是第三次,他曾一度负责南市区的指挥工作,后又到战斗最激烈的闸北火车站参加战斗,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。

徐梅坤还参与党中央机关政治刊物《向导》周报的出版发行工作。当时,《向导》在国内有很大影响,是党的强有力的宣传工具,很多青年受其感召走上了革命道路。

寻找会址

1923年6月12日至20日,党的三大在广州召开。会议前夕,党中央机关已由上海迁至广州。徐梅坤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三大,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中央委员。

1938年,侵华日军对广州进行大规模轰炸,三大会址被炸毁。由于会议是秘密召开的,关于会议的情况记述寥寥无几。从此,会议的确切位置一度成谜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有关部门为寻找三大会址历经周折。当时在国务院参事室工作的徐梅坤写信给广州有关部门,提供了三大会址位于“东山恤孤院路”的线索。1958年,徐梅坤来到广州,寻找三大会址,但却无功而返。

1972年10月,年近八旬的徐梅坤在广州市相关部门的邀请下,再度踏上寻访之旅。当走到恤孤院一栋三层仿西式的花园别墅“逵园”前,他抬头望见了层顶上“1922”四个数字后,老人尘封半个世纪的记忆,一下子被解封了。徐梅坤回忆道:当年参会时,透过窗户,与会代表天天都能清晰地面对“逵园”上面“1922”这几个字。由此会址得到初步确认。

从2000年开始,三大会址复建工作提上议程。为了研究和保护这一重要革命遗迹,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工作。2006年初,广州市文物部门对会址遗址进行考古勘查,清理出来的建筑基础与徐梅坤描述的会址房屋完全吻合,至此,会址位置得到最终确认。2006年7月1日,在会址旁建设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正式落成,重现了党在广州进行重大革命决策的历史场景。为了庆祝党的百年华诞,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经过改扩建后,已于今年7月3日对公众开放。

重新入党

1927年7月,徐梅坤奉命到宁波、定海等地组织武装斗争,由于叛徒出卖,在萧山家中被捕,关押进浙江省陆军监狱。在长达八年的牢狱生活中,徐梅坤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气节,积极参加狱中的政治斗争。1935年9月,徐梅坤因患严重的肺病被保释出狱。之后,他悄悄回到上海,一边寻找党组织,一边在朋友的帮助下治病。

在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后,根据周恩来的建议,徐梅坤留在党外从事进步活动。虽然没有恢复党组织关系,但他仍然以共产党员自我要求,做了大量有益革命的工作。杭州解放前夕,为阻止国民党浙江省主席周岩对杭州的破坏行为,特别是炸毁钱塘江大桥的决定,徐梅坤开展了积极的劝说活动。最后,促使周岩降低破坏程度,把炸药包埋在离开大桥主梁稍远的第五孔处,炸药爆炸后破坏性不大,事后经过三天的修复就通车了。

新中国成立后,徐梅坤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监察委员会参事、监察部参事、国务院参事等职务。他曾多次写信给党中央,要求恢复党籍,渴望重新入党。1981年6月8日,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,已经88岁高龄的徐梅坤,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,终于实现了他毕生最大的愿望。(张德良 楼益琦)
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